多场耦合跨尺度复杂系统及其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的研究

  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2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0年)周又和教授领衔的“多场耦合跨尺度复杂系统及其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研究”科学研究团队于2006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研究团队。

  该研究团队紧密结合西部地区风沙环境和地质灾害等重大国家需求课题,以及与高新技术关联的电磁智能材料的多场耦合行为等基础问题,开展了系统的理论、定量研究和室内风洞、野外观测实验研究等。团队在2007-2009三年执行期内,在特色研究领域的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以及其他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一些具有原创性研究成果获得国内国际学者的认可和积极评价,2篇学术论文获国际学术期刊最佳贡献论文奖;结合西部地区古文物保护、水电、铁路等工程中的地质环境与灾害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团队建设促成了固体力学于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团队的主要学科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郑晓静教授于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集团院士。团队在西部艰苦环境中通过团队协作和重大科学研究的开展促进青年学者的快速成长,团队中2人分别于2007、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名博士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团队负责人简介

  周又和,男,汉族,教授,生于 1957年5月,湖北汉川人,现任澳门游戏网上官方版土木工程与力学集团院长、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0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2年),国家教学名师(2008年),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澳门游戏网上官方版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固体力学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与国家精品课程《理论力学》负责人;其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2)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10)各1项以及省部级成果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3项,获IEEE超导委员会授予最佳贡献论文奖即Van Duzer Prize、宝钢教育基金会“全国高校优秀教师特等奖”、“甘肃省优秀专家”、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师德标兵”、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于2009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指导的二篇博士论文分别于2010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和于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目前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创新群体项目和国家磁约束聚变能发展专项(等同于973项目管理)的一级课题,在校内学科与科研平台建设方面主持有执行211工程(1500万元)和985工程(2000万元)三期建设项目各1项。已在Phys. Rev. B、Phys. Rev. E、Phys. C、J. Applied Physics、Phys. Lett. A.、J. Geophys. Research、IEEE Appl. Superconductivity、Int. J. Solids and Struct.、Int. J. Non-Linear Mech.、Int. J. Eng. Sci.、《中国科学》和《力学学报》等权威国内外学术期刊与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80余篇),应邀兼任3个国际学术期刊和5个国内核心期刊的编委、校外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与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国家野外观测站副站长和国家工程推广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的3个专业委员会委员等。